新世纪以来的史料型数据库建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3
作者
陈鹏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关键词
数据库; 中国近代史研究; 史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11.13 [];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1201 ; 060205 ;
摘要
新世纪以来,大批具有强大阅读和检索功能的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不断涌现,为学术界贡献了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它们的广泛运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文献查阅方式、丰富了研究手段、拓展了研究课题。同时,由于数据库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学者自身学识和治学态度的影响,数据库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者反思和警惕之处。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32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同治以前陕甘回民聚落分布与数据库建设 [J].
路伟东 .
西北民族研究, 2012, (04) :37-45
[2]   世界史网络资源利用 [J].
潘迎春 .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09, (03) :77-80
[3]   古籍数字资料应用与史学研究 [J].
王文涛 .
史学月刊, 2009, (01) :119-125
[4]   建设中国经济史数据库群的探索 [J].
吴裕宪 ;
王雅玲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 (03) :174-176
[5]   构建青年毛泽东研究特色数据库 [J].
袁荟 .
图书馆, 2008, (03) :104-105
[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文数字化清代档案文献数据库”建设成果《大清历朝实录》、《大清五部会典》 [J].
王光越 .
历史档案, 2008, (01) :133-137
[7]   历史的真实性:试论数据库新方法在历史研究的应用 [J].
金观涛 ;
刘青峰 .
清史研究, 2008, (01) :90-108
[8]   宫中履历折单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J].
栗维健 .
历史档案, 2006, (03) :130-134+129
[9]   民国时期婚姻行为研究——以“五普”长表数据库为基础的分析 [J].
王跃生 .
近代史研究 , 2006, (02) :26-44+158
[10]   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J].
金观涛 ;
刘青峰 .
史学月刊, 2005, (05) :8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