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11
作者
游年顺,雷捷成,黄利兴,郑向华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稻,数量性状,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3.5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5×4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配制的20个组合的稳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重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比较,不育系较恢复系高,尤其是穗数、稳粒数、穗实粒数和单株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大小不能完全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所决定,是两亲本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杂种优势的产生是不育系和恢复系遗传基础互补为主,但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籼型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基因对配合力的作用研究 [J].
卢升安 ;
陈芳远 ;
易小平 .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1) :1-5
[2]   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J].
朱雄涛 ;
雷捷成 ;
林伟峰 .
福建稻麦科技, 1991, (04) :19-25
[3]   杂交早稻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附视频 [J].
谢放鸣 .
湖南农业科学, 1986, (05) :7-13
[4]   水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J].
马怀礼 ;
王振华 .
河南农业科学, 1986, (01) :12-14
[5]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初步分析 [J].
陈建三 .
作物学报, 1985, (01) :52-72
[6]  
作物数量遗传[M]. 农业出版社 , 刘来福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