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信息的保有权能:从该权能的存废展开

被引:3
作者
刘海安 [1 ]
张雪娥 [2 ]
机构
[1]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
[2]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保有权能; 自决权; 知情同意规则; 公共物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的保有权能引发了存废之争,核心争议点在于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能否推翻知情同意规则以及该规则的虚置困境带来的价值反思。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不必然否定排他性权利。信息保有权能的客体仅限于敏感信息,其伦理基础在于保护以尊严为核心的人格利益。将非敏感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而否定信息主体的保有权能有利于实现效率价值,且符合公平观念。私密性并非信息保有权能的确定标准,因为私密性标准无法实现个人信息权的制度目的。知情同意规则的虚置困境虽然无法完全突破,但是可以寻求缓解。具体思路是提高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处理者的违法成本,降低信息相关方的交易成本和信息处理者的违法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   数据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9, 41 (01) :45-57
[3]   数据隐私问题的维度扩展与议题转换:法律经济学视角 [J].
戴昕 .
交大法学, 2019, (01) :35-50
[4]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J].
丁晓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194-206
[7]   论个人信息权的基本范畴 [J].
叶名怡 .
清华法学, 2018, 12 (05) :143-158
[8]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主要矛盾研讨 [J].
张新宝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 58 (05) :45-56+204
[9]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J].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83-102
[10]   个人信息保护:从个人控制到社会控制 [J].
高富平 .
法学研究, 2018, 40 (03) :8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