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皇竹草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马云 [1 ,2 ,3 ]
何丙辉 [1 ,2 ]
何建林 [1 ,4 ]
谌芸 [1 ]
郭甜 [1 ]
黄巍 [1 ]
李建兴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陕西省定边县水务局
[4] 重庆市渝北区水土保持管理站
关键词
皇竹草; 植物篱; 分形维数; 土壤可蚀性; 颗粒组成;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4.026
中图分类号
S157.4 [农业技术措施];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定植皇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分形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坡面土壤粘粒的拦截作用显著,粘粒在篱前富集含量升高;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含量呈正相关,总体上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粒,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受细颗粒含量的影响作用显著;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与土壤粉粒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碳含量、团聚度及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739,-0.603,-0.486,-0.538;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库区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弱的有效指标。皇竹草植物篱带间距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作用总体上表现为:4.5 m带间距>5.5 m带间距>7.5 m带间距。库区10°坡耕地篱带间距布设在6 m以内时,植物篱对改善坡面土壤分形特征、降低坡面土壤可蚀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最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87 +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能评价研究 [J].
沈慧 ;
姜凤岐 ;
杜晓军 ;
鹿天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45-348
[12]   土壤可蚀性及其在侵蚀预报中的应用 [J].
刘宝元 ;
张科利 ;
焦菊英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45-350
[13]   不同经营模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J].
吴承祯 ;
洪伟 .
土壤学报, 1999, (02) :162-167
[14]   土壤抗蚀性研究现状综述 [J].
方学敏 ;
万兆惠 ;
徐永年 .
泥沙研究, 1997, (02) :88-92
[15]   用人工模拟降雨仪研究我国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 [J].
史学正,于东升,吕喜玺 .
水土保持学报, 1995, (03) :38-42
[16]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初步研究 [J].
吕喜玺 ;
沈荣明 .
水土保持学报, 1992, (01)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