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倍体小黑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张彩霞
柴守诚
郑炜君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黑麦;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细胞质雄性不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4 [小黑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具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的六倍体小黑麦的3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作为亲本,进行3×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所组配的F1代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外,其余性状出现正向超亲优势的组合较少,多数呈低亲或中亲遗传,且各组合间的差异比较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1各性状均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作用;从总体上看,不育系A1、A2及恢复系R1、R2的一般配合力良好,其配制的组合优势较强,具一定的利用价值。对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表型值进行了相关分析,二者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98 / 9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AMMI模型的NCⅡ交配设计试验的配合力分析 [J].
蒋开锋 ;
郑家奎 ;
赵甘霖 ;
朱永川 ;
万先齐 .
作物学报, 2000, (06) :959-962
[2]   小麦品种间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J].
赵万春,陈光斗 .
西北植物学报, 1996, (03) :271-276
[3]   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J].
王赛勤 ;
郭军 .
大麦科学, 1996, (01) :16-18
[4]   提莫菲维细胞质八倍体小黑麦的选育及其细胞遗传 [J].
何聪芬,李集临,徐香玲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5, (01) :82-88
[5]   小麦“T”型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遗传机理的研究 [J].
陶丹,佟明耀,申斯乐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1) :9-13+16
[6]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
[7]  
作物育种学总论[M]. 农业出版社 , 潘家驹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