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盆地中不整合体系与油气的不均一性运移

被引:28
作者
常波涛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陆相盆地; 不整合体系; 油气运移; 古风化带; 垂向结构; 薄层砂砾岩; 风化淋滤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不整合体系类型及其分层结构特征是不整合体系内油气不均一性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陆相盆地内,可依据构造应力性质、强度及不整合时空表现形式来划分不整合体系,其中断褶不整合与褶皱不整合最有利于油气运移,不同类型不整合体系的空间叠置导致油气在宏观上运移的不均一性。现今不整合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历史时期地层所受的风化、剥蚀和大气水淋滤作用及后期的水进沉积作用关系密切。不整合体系在纵向上的三段结构特征与古风化带的垂向分层规律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不整合体系中的薄层砂砾岩和风化淋滤带的中段是有利的油气运载层,中部风化粘土层中裂缝发育特征是油气窜层运移的关键,油气在不整合体系内始终沿着级差最大的方向以“线状”优势运移,在优势通道上的有利圈闭内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牟中海 ;
何琰 ;
唐勇 ;
陈世加 ;
浦世照 ;
赵卫军 .
石油学报, 2005, (03) :16-20
[2]   不整合分析及其在陆相盆地构造研究中的意义 [J].
陈发景 ;
张光亚 ;
陈昭年 .
现代地质, 2004, (03) :269-275
[3]   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J].
罗晓容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5) :337-346
[4]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J].
吴孔友 ;
查明 ;
柳广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53-57
[5]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陈建平 ;
查明 ;
柳广弟 ;
谷亚青 ;
张卫海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75-78+129
[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风化壳岩石—流体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 [J].
曹正林 ;
赵锡奎 ;
王英民 ;
姜峰 .
沉积学报, 1997, (04) :93-98
[8]   华北奥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相关区域性储层预测 [J].
刘波 ;
王英华 ;
钱祥麟 .
沉积学报, 1997, (01) :26-31+37
[9]   碳酸盐岩顶部不整合面结构层及控油意义 [J].
张克银,艾华国,吴亚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5) :16-19+82
[10]   碳酸盐岩风化壳及喀斯特成土作用研究 [J].
李景阳,朱立军,王朝富,樊延章,陈筠 .
贵州地质, 1996, (02) :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