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除权之行使

被引:17
作者
曾祥生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合同解除; 形成权; 解除权; 限制;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0.02.009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合同法的基本理念,一个合法有效的合同,应当尽可能地使之有效,然而合同缔结之后实际履行过程中,当因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或出现不可预见等情形,合同业已成为另一方当事人的沉疴时,若不允许其逃逸合同的束缚,对当事人难免过于苛刻,因而有必要赋予其合同解除权。解除权属于形成权,其如何行使颇具争议。在财产性法律关系,解除权的行使不应以诉讼为必要;通知非为解除权行使的前置程序;关于解除权行使方式的法律规定不仅适用于法定解除,同样适用于约定解除;所谓自动解除并非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M].(法)勒内·达维(ReneDavid)著;潘华仿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2]  
德国民法总论.[M].(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Medicus)著;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
[13]  
债法总论.[M].史尚宽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4]   论诉权的性质及其适用 [J].
辜恩臻 .
法学杂志, 2008, (03) :155-157
[15]   形成之诉独立存在吗?——对诉讼类型传统理论的质疑 [J].
陈桂明 ;
李仕春 .
法学家, 2007, (04) :113-121
[16]   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J].
徐纯先 .
求索, 2006, (08) :144-146
[17]   析合同解除的三点争议 [J].
袁小梁 .
法律适用, 2004, (02) :30-32
[18]   形成权理论初探 [J].
汪渊智 .
中国法学, 2003, (03) :92-98
[19]   民法上之损害研究 [J].
宁金成 ;
田土城 .
中国法学, 2002, (02) :104-112
[20]   浅论合同法定解除权的行使 [J].
彭庆伟 .
法学评论, 2000, (06)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