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34
作者
钟水新 [1 ,2 ]
王东海 [1 ]
张人禾 [1 ]
刘英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东北冷涡; 高空急流; 高位涡气流; 干侵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MM5模式对此次冷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涡发展阶段,对流层顶存在两条急流带,一条为南伸的高纬高空急流带,另一条为副热带西风急流带,两条急流带在东北地区汇合,强副热带西风动量的输送增强了低槽的气旋性涡度,使得冷涡切断后东移、发展。冷涡发展阶段,冷涡偏西地区有低空西北强风带,该强风带与冷涡前部东南风急流形成辐合区,降水主要发生在冷涡偏东北的辐合上升区。冷涡发展及成熟阶段,300hPa以下为一深厚的冷性涡旋,以上为一暖中心,强风带位于冷涡外缘,中心为弱风区或无风区。地形试验表明,在去除地形作用后,冷涡在后期(成熟及衰亡阶段)的位置明显偏西,出现了"回撤"现象。对流层顶高位涡(PV)气流的干冷空气下沉,插入高相对湿度区后部,高PV气流叠加在对流层低层的低θse之上,干冷空气侵入具有高PV特征。高空正PV异常中心与低层(θ/p)正异常同位相叠加,使得对应诱生的气旋性环流进一步发展、加强,冷涡加强、东移。
引用
收藏
页码:951 / 9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干侵入对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作用分析 [J].
吴迪 ;
姚秀萍 ;
寿绍文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208-1217
[2]   辽东半岛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及物理结构分析 [J].
李燕 ;
邹耀仁 ;
胡筱敏 ;
叶成志 .
高原气象, 2009, 28 (04) :915-923
[3]   一次东北冷涡衰退阶段暴雨成因分析 [J].
张云 ;
雷恒池 ;
钱贞成 .
大气科学 , 2008, (03) :481-498
[4]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 [J].
陈力强 ;
张立祥 ;
周小珊 .
高原气象, 2008, (02) :339-348
[5]   东北暴雨的研究 [J].
王东海 ;
钟水新 ;
刘英 ;
李俊 ;
胡开喜 ;
杨帅 ;
张春喜 ;
孙力 ;
高枞亭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549-560
[6]   一次引发暴雨的东北低涡的涡度和水汽收支分析 [J].
乔枫雪 ;
赵思雄 ;
孙建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397-412
[7]   一次山东春季大暴雨中螺旋度的应用 [J].
迟竹萍 ;
李昌义 ;
刘诗军 .
高原气象 , 2006, (05) :792-799
[8]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 [J].
周德平 ;
宫福久 ;
王吉宏 .
高原气象 , 2006, (05) :950-958
[9]   东北冷涡诱发的一次MCS结构特征数值模拟 [J].
陈力强 ;
陈受钧 ;
周小珊 ;
潘向党 .
气象学报, 2005, (02) :173-183
[10]   MM5模式对区域气候模拟的性能试验 [J].
刘栋 .
高原气象, 2003, (01)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