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胁迫下不同水稻基因型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4
作者
丁平 [1 ]
贺立源 [2 ]
李德华 [3 ]
机构
[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
[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孝感学院生科院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根系性状; 遗传研究;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8.01.058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为开展水稻耐低磷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基础。[方法]对1个耐低磷水稻基因型和1个低磷敏感基因型,以及它们的正反交F1、RF1及F2后代的根系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F1代的耐低磷性向高值亲本99112偏斜,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正反交F1代的表型值几乎没有差异,可以推断为细胞核遗传。F2表现为连续变异性状,即数量性状。[结论]主根长符合E-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62.47%,多基因的遗传力为20.49%;而根干重与根冠比这二个性状符合D-0(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38.73%和59.80%,而多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27.56%和35.60%。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7+115 +1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J].
全为民 ;
严力蛟 .
生态学报, 2002, (03) :291-299
[2]   水稻耐低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J].
曹黎明 ;
潘晓华 .
作物学报, 2002, (02) :260-264
[3]   不同基因型植物低磷胁迫适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王艳 ;
李晓林 ;
张福锁 .
生态农业研究, 2000, (04) :36-38
[4]   缺磷白羽扇豆排根与非排根区根尖分泌有机酸的比较 [J].
田中民 ;
李春俭 ;
王晨 ;
赵紫娟 .
植物生理学报, 2000, (04) :317-322
[5]   热带土壤中菜豆种质耐低磷特性的评价 [J].
严小龙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01) :30-37
[6]   利用植物自身潜力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 [J].
刘建中 ;
李振声 ;
李继云 .
生态农业研究, 1994, (01) :18-25
[7]   论我国磷肥生产与应用对策(一) [J].
沈善敏 .
土壤通报, 1985, (03) :97-103
[8]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毛达如主编, 1994
[9]  
Better crops for food .2 Epstein E. Ciba Foundation Symposium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