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内低速高导体在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的初步分析

被引:9
作者
李炳乾
牛志仁
段锋
机构
[1] 陕西省地震局
关键词
低速高导体; 强震孕育过程; 促进作用; 触发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华北地区强震震源精细结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理论分析方法 ,对华北地区强震震源区下方普遍存在的低速高导体 ,在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除了在孕震过程中低速高导体的存在有利于应力在其上覆脆性层内集中之外 ,在非弹性变形阶段 ,低速高导体对深部构造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在孕震过程的后期 ,低速高导体可能对地震的发生具有触发作用 .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218 +2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邢台地震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关系 [J].
YIN JINGYUAN ;
MEI SHIRONG ;
XUE YAN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CSB Beijing China .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05) :629-639
[2]   包体模型应力集中的定量研究 [J].
宋治平 ;
尹祥础 ;
陈学忠 .
地震研究, 1998, (03) :45-53
[3]   麻粒岩相条件下熔融反应与矿物相转变机制的实验研究 [J].
刘福来 ;
沈其韩 ;
耿元生 ;
徐学纯 ;
马瑞 .
地质学报, 1997, (03) :254-265+294
[4]   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三) [J].
徐常芳 .
地震学报, 1997, (02) :29-34
[5]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 [J].
张先康,王椿镛,刘国栋,宋建立,罗力雷,吴涛,吴建春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3) :356-364
[6]   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三)──强震孕育时地震活动与地壳形变场异常及机制 [J].
梅世蓉 .
地震学报, 1996, (02) :170-178
[8]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J]. 孙若昧,刘福田.地球物理学报. 1995(05)
[9]   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一)──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证据 [J].
梅世蓉 .
地震学报, 1995, (03) :273-282
[10]   壳内低速高导层成因初步探讨 [J].
顾芷娟 ;
郭才华 ;
李彪 ;
肖晓辉 ;
张兆忠 ;
周召林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01)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