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光学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被引:31
作者
张运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湖泊光学; 固有光学特性; 表观光学特性;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初级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0804 ; 082803 ;
摘要
从湖泊光学研究理论框架、研究方法、水体生物光学特性、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光与浮游植物相互关系、沉积物再悬浮光学效应、湖泊水色遥感等几个方面全面回顾了湖泊光学研究进展.湖泊光学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各光学组份吸收、散射、漫射衰减及辐射传输方程;近年来,逐步发展了野外时空格局调查、水动力水华过程连续观测、生物光学参数高频自动监测、室内模拟控制实验等相结合的一系列研究方法;水体生物光学特性方面,开展了大量不同类型湖泊水体颗粒物吸收、散射、后向散射、漫射衰减、真光层深度的野外测定,获得了固有、表观光学特性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与光学组份浓度之间定量关系;CDOM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利用CDOM光谱吸收、三维荧光技术定量表征了CDOM空间分布、来源、组成差异、消除途径及对紫外辐射衰减影响程度;光与浮游植物相互关系方面,获得UV-B辐射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发展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计算的垂向归纳模型;沉积物再悬浮光学效应方面,发现沉积物再悬浮显著影响光场结构,降低透明度和真光层深度进而降低湖泊初级生产力;湖泊水色遥感方面,建立了湖泊水质参数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及浮游植物、CDOM吸收系数等遥感反演算法,并应用到卫星影像对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开展遥感监测.最后,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湖泊光学的研究现状,从微观和宏观不同层面就湖泊光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9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85 条
[1]   太湖冬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荧光特性及遥感算法 [J].
冯龙庆 ;
时志强 ;
潘剑君 ;
殷燕 ;
张运林 ;
刘明亮 .
湖泊科学, 2011, 23 (03) :348-356
[2]   人工模拟UV-B辐射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J].
谢纯刚 ;
张运林 ;
朱广伟 ;
何开跃 ;
冯龙庆 ;
蔡琳琳 .
湖泊科学, 2011, 23 (02) :223-229
[3]  
大型丝状绿藻生长过程中有色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变化[J]. 姜德刚,黄清辉,李建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7)
[4]   混合藻类高光谱特征及其叶绿素a分离定量模型 [J].
张俊 ;
李爱民 ;
王学军 .
湖泊科学, 2010, 22 (03) :349-356
[5]   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模型对比 [J].
姜广甲 ;
刘殿伟 ;
宋开山 ;
王宗明 ;
张柏 .
湖泊科学, 2010, 22 (03) :383-390
[6]   基于三维荧光和平行因子分析法的太湖水体CDOM组分光学特征 [J].
黄昌春 ;
李云梅 ;
王桥 ;
施坤 ;
金鑫 ;
王彦飞 .
湖泊科学, 2010, 22 (03) :375-382
[7]  
不同方法估算太湖叶绿素a浓度对比研究[J]. 李云亮,张运林,李俊生,刘明亮.环境科学. 2009(03)
[8]   湖泊水色遥感研究进展 [J].
马荣华 ;
唐军武 ;
段洪涛 ;
潘德炉 .
湖泊科学, 2009, 21 (02) :143-158
[9]   太湖入湖河口和开敞区CDOM吸收和三维荧光特征 [J].
刘明亮 ;
张运林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9, 21 (02) :234-241
[10]  
太湖水体漫射衰减系数的光学特性及其遥感反演模型[J]. 乐成峰,李云梅,查勇,孙德勇,王利珍,贺军亮.应用生态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