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城镇化的社会稳定风险: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被引:6
作者
庞明礼 [1 ]
张风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
城镇化; 社会稳定; 风险政治; 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 [政治学、政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被动式城镇化在客观上却成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积聚的原因。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经济逻辑、政治逻辑以及政治经济逻辑三个逻辑层面对被动式城镇化社会稳定风险的积聚、压制和风险向危机突变的机理及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正是在风险积聚和压制的相互作用下,风险积聚逐渐逼近相关利益群体所能忍受的边界,农民出于政治考量产生了"政治经济人",政府公务员出于经济考量发生寻租产生了"经济政治人",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风险向危机的突变。为了实现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必须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着力消除农民群体风险焦虑感、实现城镇化管理的科学化、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走向有助于社会稳定的城镇化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集体行动的逻辑.[M].(美) 奥尔森 (Olson;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李盛平等 译.华夏出版社.1988,
[3]   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 [J].
李强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0 (06) :1-8
[4]  
2013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J].张明军;陈朋华;王李兵;.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3, 02
[5]   征地拆迁腐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需着力解决的重点 [J].
马萍 .
红旗文稿, 2013, (09) :22-23
[6]   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J].
王大树 ;
邓旭峰 .
中国国情国力, 2012, (12) :27-28
[7]   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 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J].
马凯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5) :4-12
[8]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 [J].
李克强 .
行政管理改革, 2012, (11) :4-10
[9]   科学发展 铸就辉煌 [J].
马建堂 .
求是, 2012, (12) :11-14
[10]   对农村城镇化与政府职能定位的聚焦与探究 [J].
于志勇 .
农村经济, 2012, (03) :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