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长江、老黄河口及东海陆架沉积有机质物源指标及有机碳的沉积环境
被引:22
作者:
朱纯
潘建明
卢冰
扈传昱
刘小涯
叶新荣
薛斌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3] 浙江杭州
[4] 浙江杭州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长江;
老黄河口;
正构烷烃;
泥质区;
物源;
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利用2002年9月“东方红2号”调查船调查中获得的沉积物样品,定量研究了长江、老黄河口以及东海陆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姥鲛烷和植烷)两种天然示踪物,结果表明:(1)各采样站位样品的碳数范围为n-C14~n-C34,主要可分为陆源单峰、双峰和石油污染等3种类型。(2)长江口东南软泥区和浙江沿岸软泥区沉积物样品中高碳正构烷烃n-C27、n-C29和n-C31含量较高,奇碳优势显著,表明其来源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占优势;相反,“东海冷涡”泥质区和黄海中南陆架区沉积物样品中的低碳正构烷烃n-C17、n-C18和n-C19含量较高,奇偶优势不明显,表明其来源主要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主。冲绳海槽泥质区沉积物样品中高碳与低碳正构烷烃的含量几乎相当,表明其来源为海洋低等生物和陆地高等植物共同输入,其中陆源物质是从东海陆架经底流搬运而来的。(3)有机质的堆积受控于物质供应和沉积环境两大因素。东海中陆架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总量和有机碳含量为最低,这是由于台湾暖流的顶托,使黄河和长江两大物质扩散系统对该区的物质供应量减少,沉积速率低,潮流冲刷作用强,沉积物保存有机碳的能力较差;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有机碳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浙江沿岸软泥区(E 5站)和冲绳海槽泥质区(P 4站);“东海冷涡”泥质区沉积环境最为适宜,但是陆源有机质供应则相对较少。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6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