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景观动态及变化机理分析
被引:4
作者:
徐向宏
王辉
徐当会
陈翔舜
不详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甘肃省林业勘查设计研究院 兰州
[4] 不详
[5] 兰州
[6]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荒漠化;
景观动态;
变化机理;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4.03.009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马尔科夫模型法 ,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景观动态及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河西走廊的景观基质以沙漠和戈壁为主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各景观要素的斑块大小及变化特点是戈壁、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等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较大 ,且呈增大态势。而林地、固定沙地、水域和耕地等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较小 ,并且呈减小态势 ;1 949~ 1 995年 ,景观要素转化速率较高的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林地、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 ,主要的转化形式有流动沙地与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间的相互转化 ,盐碱地、耕地、草地、固定沙地、水域等向半固定沙地的转化 ,草地和水域向固定沙地的转化 ,各种不同土地类型向潜在沙化土地转化 ,以及耕地、林地、草地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景观动态表明 ,该区域土地退化极易发生 ,而生态恢复则相对困难 ,区域景观格局总体上呈现向荒漠化方向发展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