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

被引:101
作者
陆俭明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中心词”理论; “的”字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NP+的+VP"结构是指"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她的走"和"长城的伟大"、"柠檬的酸"这样一类结构。本文在介绍、分析汉语语法学界对这种结构的分歧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以乔姆斯基(N. Chomsky)为代表的形式语法学理论中的"中心词理论"(headtheory),对这类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认为这种结构实际是由主谓词组中间插入"的"所形成的名词性结构。文章还对比说明了主谓词组加"的"所形成的两种名词性"的"字结构("的"加在主谓词组后所形成的"的"字结构以及"的"插在主谓词组中间所形成的"的"字结构)的异同。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1+479 +4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N的V”结构中V的性质 [J].
王冬梅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04) :55-64
[2]   汉语的标句词“的”及相关的句法问题 [J].
司富珍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 (02) :35-40
[3]   “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 [J].
沈家煊 ;
王冬梅 .
世界汉语教学, 2000, (04) :25-32
[4]   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 [J].
詹卫东 .
汉语学习, 1998, (02) :24-28
[5]   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 [J].
姚振武 .
语文研究, 1995, (02) :2-9
[7]   “N的V”功能类别质疑 [J].
董晓敏 .
九江师专学报, 1987, (03) :28-33+27
[8]   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 [J].
朱德熙 ;
盧甲文 ;
马真 .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 1961, (04) :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