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形态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5
作者
蔡爱民 [1 ]
查良松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化; 分形; 遥感; 合肥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2 [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基于1987年、2000年和2006年合肥市Landsat5/TM遥感图像,在城市建设用地信息提取的基础上,根据分形理论,用半径法研究了合肥市的城市形态及其演化,发现合肥市城市形态具有分形性质,且存在双标度特征。从1987年到2006年,标度区间空间转折点变化不大,仅从5.5 km扩展到7.0 km,第一标度区的聚集维分别为1.765 9、1.922 6和1.915 9,第二标度区的聚集维分别为0.562 4、1.004 1和1.206 2。通过分析认为内城区城市功能过于集中,长期的填鸭式建设导致城市用地密度过大;外围区城市用地面积一直在增大,而其分形特征减小是人为因素的干扰改变了城市自行发展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合肥市的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51 / 165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J].
牟凤云 ;
张增祥 ;
迟耀斌 ;
刘斌 ;
周全斌 ;
王长有 ;
谭文彬 .
遥感学报, 2007, (02) :257-268
[2]   长春市百年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信息熵与分形机制研究 [J].
匡文慧 ;
张树文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1) :73-80
[3]   天山北坡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时空特征分析 [J].
张豫芳 ;
杨德刚 ;
张小雷 ;
马文红 ;
张宏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138-147
[4]   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 [J].
陈彦光 .
城市规划, 2006, (08) :24-30
[5]   北京城市形态的分形集聚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J].
姜世国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04-212+369
[6]   1900年以来长春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机理分析 [J].
匡文慧 ;
张树文 ;
张养贞 ;
盛艳 .
地理学报, 2005, (05) :841-850
[7]   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及应用 [J].
李江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03) :99-103
[8]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J].
王新生 ;
刘纪远 ;
庄大方 ;
王黎明 .
地理学报, 2005, (03) :392-400
[9]   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 [J].
王新生 ;
刘纪远 ;
庄大方 ;
姜友华 ;
张红 ;
余瑞林 .
资源科学, 2005, (03) :20-25
[10]   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 [J].
刘纪远 ;
王新生 ;
庄大方 ;
张稳 ;
胡文岩 .
地理学报, 2003, (06) :88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