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沽养殖菲律宾蛤仔突发性死亡原因调查及分析

被引:2
作者
李永仁
郭永军
邢克智
机构
[1] 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死亡率; 化学因子; 初级生产力; 寻氏肌蛤;
D O 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3.07.012
中图分类号
S944.47 [];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2012年9—10月,汉沽浅海底播菲律宾蛤仔发生大规模死亡,死亡率最高达86.2%,同时生长缓慢。调查结果显示,蛤仔死亡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升高;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石油烃等化学因子均未超标;6—8月叶绿素含量及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6月中旬出现寻氏肌蛤,9—10月减少、消失,同时蛤仔出现大规模死亡。推测蛤仔死亡原因为底质表层的寻氏肌蛤与蛤仔争夺近底海水中的饵料和溶氧,并通过足丝网络影响蛤仔的摄食及呼吸。较低的海域初级生产力也进一步加剧了蛤仔的死亡。
引用
收藏
页码:424 / 4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天津沿海菲律宾蛤仔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J].
李永仁 ;
邢克智 ;
郭永军 ;
杨永海 ;
于学权 .
海洋通报, 2012, 31 (03) :320-323
[2]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生长特征研究 [J].
郭永禄 ;
任一平 ;
杨汉斌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779-784
[3]   海洋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的研究现状 [J].
薛超波 ;
王国良 ;
金珊 .
生态环境, 2004, (01) :116-118
[4]   我国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J].
张国范 ;
李霞 ;
薛真福 .
中国水产, 1999, (09) :34-39
[5]   寻氏肌蛤生境及生长的初步研究 [J].
关福田 ;
韩一萍 ;
曲维功 .
水产学报, 1989, (03) :181-188
[6]   寻氏肌蛤的人工增殖 [J].
张正道 .
福建水产, 1986, (02) :25-25
[7]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S]...1998,
[8]  
蛤仔养殖学.[M].张国范; 闫喜武; 著.科学出版社.2010,
[9]  
黄渤海的软体动物.[M].齐钟彦等著;.农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