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贝加尔裂谷区地壳应变场及其地球动力学涵义

被引:4
作者
刁法启 [1 ,2 ]
熊熊 [1 ]
郑勇 [1 ]
许厚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蒙古-贝加尔裂谷区; 地壳运动; 地壳应变率; 构造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蒙古-贝加尔地区是现今构造最活跃的大陆地区之一,其地壳构造运动及变形对我们理解大陆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融合的这一区域的GPS速度场,本文计算了该区应变率场和应变能变化率场.结果显示,蒙古褶皱带以南区域表现为NNE-SSW方向的压缩状态,主压应变率约为-2.0×10-9/a,剪应变及面膨胀均较弱,表明蒙古褶皱带比较稳定.贝加尔裂谷整体处于拉张状态且伴有较强的剪应变和面膨胀,暗示可能有多种机制控制裂谷的张裂过程.蒙古高原西部有两条高应变率的构造带,结合深部存在地幔热柱等证据,我们认为这两条构造带及所围限的区域共同构成Amurian板块的西部边界—一条弥散变形的边界带.蒙古-贝加尔地区剪应变分布与0~40 km的地震活动性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形变在地壳尺度耦合程度较高.地幔对流拖曳力场与主应变轴方向及应变率场的一致性表明,地幔对流可能是蒙古贝加尔地区区域构造动力学过程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43 / 12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由空间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应变场 [J].
李延兴 ;
张静华 ;
何建坤 ;
李金岭 ;
李智 ;
郭良迁 ;
张中伏 ;
杜雪松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437-447
[2]   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与板内形变-应变场 [J].
李延兴 ;
张静华 ;
何建坤 ;
李智 ;
郭良迁 ;
张中伏 ;
张俊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5) :1339-1346
[3]   青藏高原及邻区现今地应变率场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J].
朱守彪 ;
蔡永恩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53-1061
[4]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GPS观测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J].
熊熊 ;
滕吉文 ;
郑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 (01) :16-25
[5]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J].
李延兴 ;
李智 ;
张静华 ;
黄珹 ;
朱文耀 ;
王敏 ;
郭良迁 ;
张中伏 ;
杨春花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2) :222-231
[6]   由GPS观测结果推导中国大陆现今水平应变场 [J].
杨国华 ;
李延兴 ;
韩月萍 ;
胡新康 ;
巩曰沐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2, (04) :337-347
[7]   华北地区GPS地壳应变能密度变化率场及其构造运动分析 [J].
许才军 ;
董立祥 ;
施闯 ;
李延兴 ;
胡新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4) :497-506
[8]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M]. 地震出版社 , 赖锡安, 2004
[9]  
Are post‐seismic effects of the M= 8.4 Bolnay earthquake (1905 July 23) still influencing GPS velocities in the Mongolia–Baikal area?[J] . EricCalais,MathildeVergnolle,JacquesDéverchère,VladimirSan’kov,AndreiLukhnev,S.Amarjargal.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2002 (1)
[10]  
Cenozoic normal faulting and regional doming in the southern Hangay region, Central Mongolia: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the Baikal rift province[J] . W.D. Cunningham.Tectonophysics . 200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