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赤峰市流动沙地植物沙障治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王树力
刘玉山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赤峰市林业治沙管理站 哈尔滨市
[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来源:
关键词:
流动沙地;
植物沙障;
治理模式;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5.04.035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连续5年的实地调查与观测,研究了10种流动沙地植物沙障治理模式的适用范围、植被恢复效果、沙丘移动距离及投入与产值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的降水量水平能够保证踏郎等植物种条的成活,可利用植物沙障治理流沙。除平铺草方格沙障内植小叶锦鸡儿模式和播种草方格内播踏郎、小叶锦鸡儿模式不适应沙丘上部外,10种流动沙地治理模式均属适用模式,但各模式在植被恢复速度、投入、产值和控制沙丘移动速度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相对而言,效果最好的是踏郎植物活沙障模式和小黄柳、踏郎植物活沙障模式,其次是小黄柳植物活沙障模式和踏郎填充料活沙障模式,第三是小黄柳填充料活沙障模式、草方格沙障内植踏郎模式和草方格沙障内植踏郎、小叶锦鸡儿模式,最差是平铺草方格沙障内植小叶锦鸡儿模式、播种草方格内播踏郎、小叶锦鸡儿模式和草方格沙障内植小黄柳模式。研究结果为流动沙地的治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