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将如何存在

被引:20
作者
张海生 [1 ,2 ]
机构
[1] 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
[2]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就业; 人工智能商数;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20.02.004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根据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可将未来就业岗位划分为四个区域:安全区、慢变区、危险区和结合区,并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替代效应主要发生在强调弱社交、结构化和低技能的危险区;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创造效应则主要发生在强调强社交、非结构化和高技能的安全区;而在慢变区和结合区内,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的潜在影响兼具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是发生替代效应还是发生创造效应,主要取决于该区域内的劳动者是否具备人工智能商数,以及是否能实现人机共舞。因此,高等教育要提早谋划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模式,通过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失业危机。对于安全区而言,人工智能替代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但也并不是绝无可能;对于慢变区而言,尽管人工智能渗透的速度、深度和力度没有那么明显,但教育仍要做好随时迎接人工智能的准备;对于结合区而言,教育大有所为,关键在于让未来劳动者具备与机器协作共生的能力;对于危险区而言,高等教育依然能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产业领域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就读重点大学对人工智能就业替代压力的缓解作用 [J].
岳昌君 ;
张沛康 ;
林涵倩 .
中国人口科学, 2019, (02) :2-15+126
[2]   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内在机理、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J].
张海生 ;
吴朝平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 30 (03) :225-231
[4]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顾明远先生专访 [J].
顾明远 ;
蔡宗模 ;
张海生 .
重庆高教研究, 2019, (02) :5-11
[5]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效应研究 [J].
吕荣杰 ;
郝力晓 .
工业技术经济, 2018, 37 (12) :131-137
[6]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多重影响及应对措施 [J].
潘文轩 .
湖湘论坛, 2018, 31 (04) :145-153
[7]   多维度分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主要影响 [J].
李修全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8, (05) :12-15
[8]   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和挑战 [J].
朱敏 ;
纪雯雯 ;
高春雷 ;
孟大虎 .
教育经济评论, 2018, 3 (02) :23-35
[9]   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J].
潘懋元 .
高等教育研究, 1988, (03) :6-12
[10]  
生命3.0[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迈克斯·泰格马克,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