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变化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马志敏 [1 ]
傅瓦利 [1 ]
胡宁 [1 ]
王改改 [2 ]
孙璐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无机磷形态; 有效磷; 消落带;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3.023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旱地和水田不同无机磷形态在表层和剖面的分布及其对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旱地和水田不同处理无机磷形态均是以Ca10-P为主。整体上来看,各土层中不同无机磷形态的含量是Ca10-P>O-P,Fe-P>Ca8-P,Al-P,Ca2-P。土柱模拟实验后,旱地和水田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都是相同水分情况下添加有机质的处理大于未添加有机质的,水分不同有机质相同时为淹水处理的含量大于湿润处理,但有机质相同时,淹水处理更利于Ca10-P和O-P向易溶性磷转化,添加有机质也会增加其含量;土壤剖面变化表现在:Ca2-P,Ca8-P和Al-P 3种形态存在底部累积现象,而Fe-P,Ca10-P和O-P的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Ca2-P,Ca8-P是旱地和水田有效磷的主要磷源,与水分显著相关的Fe-P在淹水后含量增加,也成为重要的磷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期施肥条件下设施栽培土壤无机磷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特点 [J].
杨丽娟 ;
李天来 ;
曲慧 ;
张小燕 .
土壤通报, 2008, (04) :797-800
[2]   不同磷水平对山东褐土耕层无机磷形态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J].
张英鹏 ;
陈清 ;
李彦 ;
李国生 ;
孙明 ;
刘兆辉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7) :245-248
[3]   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石灰性潮土后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J].
庞荣丽 ;
介晓磊 ;
方金豹 ;
谭金芳 ;
李有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1) :39-43
[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磷素在剖面的分布与移动 [J].
单艳红 ;
杨林章 ;
沈明星 ;
王建国 ;
陆长婴 ;
吴彤东 .
土壤学报, 2005, (06) :970-976
[5]   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生态功能 [J].
丁永祯 ;
李志安 ;
邹碧 .
土壤, 2005, (03) :243-250
[6]   23年肥料定位试验0~100cm土壤剖面中各形态磷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吕家珑 ;
张一平 ;
陶国树 ;
韩新宁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48-50
[7]   不同水分和添加物料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J].
安志装 ;
介晓磊 ;
李有田 ;
白由路 ;
魏义长 ;
刘世亮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1) :58-64
[8]   根分泌的有机酸对土壤磷和微量元素的活化作用 [J].
陆文龙 ;
曹一平 ;
张福锁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124-127
[9]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磷释放动力学的影响 [J].
陆文龙 ;
王敬国 ;
曹一平 ;
张福锁 .
土壤学报, 1998, (04) :493-500
[10]   干湿交替过程中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转化及有效性 [J].
程传敏 ;
曹翠玉 .
土壤学报, 1997, (04) :38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