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判断中的运用问题探析

被引:53
作者
纵博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证据判断; 刑事证据;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9.01.004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目前地方司法机关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用于刑事司法,其中在证据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所运用。人工智能运用于证据判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可反驳原则。在证据能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对证据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判断,但可以进行形式上的筛选和把关;在证明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单独承担判断证明力的任务,但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有效的辅助和参考作用,如发现证据之间的明显矛盾或形态的变化;在证明标准判断方面,人工智能同样难以单独承担事实认定及证明标准判断的重任,但人工智能对证据规格的判断能够保障司法人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人工智能用于证据判断的目标、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系统设计上应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运用而进行有区别的设计。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人工智能狂潮[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松尾丰, 2015
[12]  
证据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安德森, 2012
[13]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 2012
[14]  
认知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RobertJ.Sternberg著, 2006
[15]   中国法语境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J].
龙宗智 .
中外法学, 2012, 24 (06) :1124-1144
[16]   司法证明机理:一个亟待开拓的研究领域 [J].
封利强 .
法学研究, 2012, 34 (02) :143-162
[17]   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应用 [J].
邹蕾 ;
张先锋 .
信息网络安全, 2012, (02) :11-13
[18]   网络时代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 [J].
李德毅 .
智能系统学报, 2009, 4 (01) :1-6
[19]   当代科技创新中的非理性思维和方法 [J].
张之沧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 (10) :98-102
[20]   人工智能理论:从分立到统一的奥秘 [J].
钟义信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6,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