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正感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社会流动信念的中介作用

被引:20
作者
黄四林 [1 ]
韩明跃 [2 ]
孙铃 [2 ]
尚若星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公正感; 社会责任感; 社会流动信念; 大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为揭示大学生感知的社会公正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公正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以及社会流动信念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大学生公正感与其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2采用文字材料启动大学生公正感,考察其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控制组和低公正感组相比,高公正感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更高。研究3进一步检验了社会流动信念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社会流动信念在公正感对社会责任感影响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维护社会公正增强大学生公正感,可以通过树立社会流动信念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考试制度信任对大学生学业投入意向的影响 [J].
刘有辉 ;
辛自强 ;
明朗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 (04) :380-386
[2]   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
张莉 ;
申继亮 ;
黄瑞铭 ;
罗曼楠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 (05) :484-490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J].
刘海涛 ;
郑雪 ;
聂衍刚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33 (03) :35-39
[4]   社会转型期助人被讹现象的人类学分析 [J].
阎云翔 ;
徐大慰 .
民族学刊, 2010, 1 (02) :1-12+160
[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J].
刘海涛 ;
郑雪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 31 (02) :89-92
[6]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J].
任亚辉 .
心理学报, 2008, (11) :1221-1228
[7]   西方学界关于责任起源的三种构想及其比较 [J].
况志华 ;
叶浩生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7, (04) :53-58
[8]   大学生责任心认知结构与父母教养方式——军校与地方院校大学生比较研究 [J].
张兰君 ;
杨兆兰 ;
马武玲 .
当代青年研究, 2006, (02) :24-26
[9]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发展特点[D]. 赵兴奎.西南大学 2007
[10]   Beliefs about Social Fluidity and Preferences for Social Policies [J].
Jaime-Castillo, Antonio M. ;
Marques-Perales, Ildefonso .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014, 43 (03) :61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