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气研究现状与勘探前景

被引:49
作者
林春明
李艳丽
漆滨汶
机构
[1] 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生物气; 成因与特点; 研究进展; 前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综合论述了生物气的特征及其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生物气成因、地球化学特征、勘探研究现状、生物气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并介绍了生物气系统概念和特征,最后叙述了生物气藏的分布和我国生物气藏的远景。生物气是在还原环境的生物化学作用带内有机质为厌氧微生物所分解的最终产物,它以甲烷为主,并含部分二氧化碳及少量氮气和其它微量气体组分,生物甲烷气δ13C1值一般小于-55‰。生物甲烷气的形成途径主要有乙酸发酵和CO2还原2种类型。生物气生成与其所处的沉积环境、古气候、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水介质性质、地质作用、沉积时间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生物气埋藏浅,分布广泛,一般存在于三角洲、大陆架和部分陆相沉积环境中,储层时代主要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白垩纪的储量最丰富,古近纪、新近纪次之,第四纪生物气藏的规模一般较小。我国生物气勘探研究历史虽然不长,但生物气资源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3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气源岩地化特征与生物气前景 [J].
周翥虹,周瑞年,管志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2) :30-36+120
[22]   产甲烷菌等微生物群体在中浅层天然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J].
惠荣耀 ;
连莉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02) :38-39
[23]   生物成因气——莺-琼盆地天然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 [J].
邓鸣放 ;
陈伟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2) :11-17
[24]   中国生物气中烷烃组分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J].
戴金星 ;
陈英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 (03) :303-310
[25]   生物气模拟实验 [J].
梁家騵 ;
肖勰 ;
周煮虹 ;
戚厚发 ;
阎霞 .
生物工程学报, 1992, (03) :300-304
[26]   生物甲烷形成试验与生物气聚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探讨 [J].
陈安定 ;
刘桂霞 ;
连莉文 ;
钱贻伯 ;
张辉 .
石油学报, 1991, (03) :7-16+158
[27]   生物气模拟生成实验及地层中生物气生成量之估算 [J].
陆伟文 ;
海秀珍 .
石油实验地质, 1991, (01) :65-76
[28]   论生物气的生成和聚集 [J].
张义纲 ;
陈焕疆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2) :160-170
[29]   长江三角洲浅层天然气 [J].
王明义 .
天然气工业, 1982, (03) :3-9
[30]   浅谈我国生物成因的天然气 [J].
戚厚发 ;
戴金星 .
天然气工业, 1982, (02)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