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人工林的土壤环境效应
被引:10
作者:
白文娟
焦菊英
马祥华
焦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退耕地;
人工林;
土壤;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5.s1.028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根据延安、安塞和吴旗退耕20年以上人工林地、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的调查与分析资料,分析了人工林相对于坡耕地、自然恢复草地、次生林的土壤环境效应,包括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氮磷钾素的变化、土壤水分效应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可明显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特别是0~20cm土层,但这些土壤肥力指标仍处于低或中等水平;同时人工林地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高,增强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但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却远远大于坡耕地和自然恢复的草地,在安塞和吴旗表现得更为明显。综合分析结果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认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宜采取先封禁牧,然后补种部分适宜的牧草、灌木和乔木,逐步实现良好的乔灌草植被结构特征和其生态环境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