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径流极值变化分析研究

被引:7
作者
刘友存 [1 ,2 ]
霍雪丽 [3 ]
郝永红 [1 ]
焦克勤 [4 ]
韩添丁 [4 ]
刘彦 [5 ]
刘志方 [5 ]
刘灿 [3 ]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广义Pareto分布; 重现期; 径流变化; 径流极值; 乌鲁木齐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乌鲁木齐河上游近50a的实测月均径流变化资料,对未来的月均径流进行了预测.基于对重现水平的95%置信区间进行估计的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上游重现期为10a、25a、50a和100a的月均径流量极大值分别约为35.4m3·s-1、39.9m3·s-1、43.2m3·s-1和46.3m3·s-1;重现期为10a、25a、50a和100a的月均径流量极小值分别约为0.60m3·s-1、0.43m3·s-1、0.30m3·s-1和0.18m3·s-1.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上游在2058年前后枯水期时可能发生断流现象.该研究对乌鲁木齐河径流变化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48 / 12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水文断面不同时间尺度径流估算 [J].
崔玉环 ;
叶柏生 ;
王杰 ;
刘友存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7) :119-126
[2]   新疆冰川、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Ⅰ):水文效应 [J].
沈永平 ;
苏宏超 ;
王国亚 ;
毛炜峄 ;
王顺德 ;
韩萍 ;
王宁练 ;
李忠勤 .
冰川冻土, 2013, 35 (03) :513-527
[3]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rumqi Glacier No.1 in the eastern Tianshan,central Asia from 2005 to 2070[J]. DUAN KeQin 1 , YAO TanDong 2 , WANG NingLian 1 & LIU HuanCai 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phe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2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34)
[4]   中国寒区水文学研究的新阶段——记我国杰出寒区水文学家叶柏生研究员的创新与贡献 [J].
丁永建 ;
刘时银 ;
刘凤景 ;
杨大庆 ;
张廷军 ;
赵林 ;
沈永平 ;
阳坤 ;
张世强 .
冰川冻土, 2012, (05) :1009-1022
[5]   近50a来新疆区域与天山典型流域极端洪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毛炜峄 ;
樊静 ;
沈永平 ;
杨青 ;
高前兆 ;
王国亚 ;
王顺德 ;
吴素芬 .
冰川冻土, 2012, (05) :1037-1046
[6]   二项-广义Pareto复合极值分布模型的统计推断 [J].
张香云 ;
程维虎 .
应用数学学报, 2012, 35 (03) :560-572
[7]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J].
杨淼 ;
叶柏生 ;
彭培好 ;
韩添丁 ;
高红凯 ;
崔玉环 ;
王杰 ;
高明杰 .
冰川冻土, 2012, (01) :130-138
[8]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J].
焦克勤 ;
叶柏生 ;
韩添丁 ;
井哲帆 ;
杨惠安 .
冰川冻土, 2011, (03) :606-611
[9]   天山南、北坡典型河流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分析对比 [J].
蓝永超 ;
钟英君 ;
吴素芬 ;
沈永平 ;
王国亚 ;
喇承芳 ;
宋洁 .
中国沙漠, 2011, 31 (01) :254-260
[10]  
Glacier runoff vari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river runoff during 1961–2006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China[J]. GAO Xin1,2, YE BaiSheng1,2, ZHANG ShiQiang2, QIAO ChengJun1,2 & ZHANG XiaoWen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ospheric Sciences CAREER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2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3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epartment, Lanzhou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