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o Muni盆地第四纪陆坡地震地貌学

被引:5
作者
李磊 [1 ]
李志军 [2 ]
闫瑞 [1 ]
谭卓 [3 ]
王小刚 [4 ]
都鹏燕 [5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重庆科技学院
[3] 中海油研究总院
[4]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资料解释中心
[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水道; 海底麻坑; 滑坡; 第四纪; Rio Muni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4.03.002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70905 ;
摘要
基于Rio Muni盆地深水区1 400 km2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第四纪陆坡开展地形、地貌单元的构型、成因及演化研究。主要取得3点结论:①依据海底坡度,研究区海底地形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②研究区发育水道(顺直水道和弯曲水道)、滑坡(陆坡滑坡和水道壁滑坡)及海底麻坑(孤立麻坑和条带状麻坑)3类典型地貌单元。上陆坡主要发育顺直水道,弯曲水道带发育在中—下陆坡。弯曲水道主要分布在南北2区,而顺直水道在南中北3区均有发育。水道的弯曲程度与海底坡度、重力流供给密切相关。③条带状海底麻坑主要分布在南北2区,孤立麻坑3区均发育。单一麻坑任意方向的剖面均具有"U"形或"V"形特征,其下方的气烟囱具有振幅增强,同相轴下拉特征。条带状麻坑分布在古水道上方或两侧的海底,其走向剖面具有脊—槽相间地形特征。古水道和浅层气的逸散是形成条带状海底麻坑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85 / 4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海底麻坑的构型、特征、演化及成因——以西非木尼河盆地陆坡为例 [J].
李磊 ;
裴都 ;
都鹏燕 ;
阮意 ;
郑兵 ;
王茂楠 .
海相油气地质, 2013, 18 (04) :53-58
[2]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地震地貌及沉积构型: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例 [J].
李磊 ;
李彬 ;
王英民 ;
李冬 .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4 (06) :2410-2416
[3]   南海北部陆坡地震地貌及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主控因素 [J].
李磊 ;
王英民 ;
徐强 ;
赵靖舟 ;
李冬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10) :1533-1543
[4]   海底麻坑研究现状及进展 [J].
罗敏 ;
吴庐山 ;
陈多福 .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 (05) :33-42
[5]   穆尼盆地第四纪深水弯曲水道:沉积构型、成因及沉积过程 [J].
李磊 ;
邵子玮 ;
都鹏燕 ;
徐继璞 .
现代地质, 2012, 26 (02) :349-354
[6]   深水水道坡度与曲率的定量关系及控制作用——以西非Rio Muni盆地为例 [J].
刘新颖 ;
于水 ;
胡孝林 ;
陶维祥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S1) :127-134
[7]  
The Gela Basin pockmark field in the strait of Sicily (Mediterranean Sea): chemosymbiotic faunal and carbonate signatures of postglacial to modern cold seepage[J] . M. Taviani,L. Angeletti,A. Ceregato,F. Foglini,C. Froglia,F. Trincardi.Biogeosciences . 2013 (7)
[8]  
Shallow stratigraphic control on pockmark distribution in north temperate estuaries[J] . Laura L. Brothers,Joseph T. Kelley,Daniel F. Belknap,Walter A. Barnhardt,Brian D. Andrews,Christine Legere,John E. Hughes Clarke.Marine Geology . 2012
[9]  
Tw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types of submarine canyons along 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Equatorial Guinea[J] . Zane R. Jobe,Donald R. Lowe,Steven J. Uchyti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10 (3)
[10]  
Hydrate dissolution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pockmark formation in the Niger delta[J] . Sultan,N.,Marsset,B.,Ker,S.,Marsset,T.,Voisset,M.,Vernant,A. M.,Bayon,G.,Cauquil,E.,Adamy,J.,Colliat,J. L.,Drapeau,D..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 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