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

被引:28
作者
谢明杰
陆敏
邹翠霞
刘长江
卢明春
金凤燮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
[2]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3] 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游离型苷元; 结合型糖苷; 抑菌实验; 最低抑菌浓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1 [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从脱脂豆粕中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抑菌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大豆异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腊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增李氏菌、白色念珠菌、梨头霉菌和米曲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最低抑细菌浓度 (MIC)分别为 0 .0 3%、0 .0 9%、0 .0 2 %、0 .0 3%、0 .0 3%、0 .0 5 %、0 .0 5 %、0 .0 5 %和 0 .0 5 % ,但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无抑制作用。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大豆异黄酮糖苷酶将提取的总大豆异黄酮进行酶解 ,并将酶解后的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得到游离型的苷元。游离型苷元和结合型糖苷的抑菌结果显示 ,大豆异黄酮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是其游离型的苷元。其热稳定性好 ,经 1 2 1℃、30min湿热灭菌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M].马绪荣;苏德模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
[2]  
现代生化技术.[M].郭勇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   黄荆叶提取液抑菌作用的研究 [J].
吕源玲 ;
王洪新 .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2, (03)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