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综3号玉米群体格子混合选择效果分析

被引:11
作者
彭泽斌
刘新芝
孙福来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山东省滨州地区农业局!山东滨洲
关键词
玉米; 格子混合选择; 配合力;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格子混合选择法完成了对中综 3号玉米群体 6轮混合选择 ,并用 5个测验种对 C0 、 C2 、 C4 和C6进行 NC 交配。经过 1995、 1996年对测交后代的 2年 3点鉴定 ,结果表明 :中综 3号与 5个测验种的测交组合产量均逐轮提高。经 6轮选择后 ,群体籽粒产量每公顷增加了 1155( 2 4 .0 5% ) kg,平均每轮增加192 ( 4 .0 1% ) kg。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从 C0 的 - 55.87提高到 C6的 61.0 1。同时 ,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说明中综 3号产量的改良、配合力的提高 ,是穗部性状得到了综合改良的结果。中综 3号群体与 5个测验种的杂种优势均得到显著改良。在产量性状配合力得到改良的同时 ,中综 3号株高、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18 / 6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Ⅱ.群体方差、配合力及杂交优势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陈彦惠 ;
刘祥 .
作物学报, 1996, (04) :465-469
[2]   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Ⅰ.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作物学报, 1995, (06) :695-701
[3]   混合选择与改良S1家系选择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研究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22-31
[4]   玉米群体改良的改良S1综合选择法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01) :26-31
[5]   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 [J].
李洪杰 .
辽宁农业科学, 1988, (06) :14-19
[6]   全姊妹轮回选择与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 [J].
赖仲铭 ;
杨克诚 .
作物学报, 1983, (01) :7-16
[7]  
数量遗传分析.[M].郭平仲编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