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纬度野生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被引:24
作者
钱吉
陈庠
郑师章
陈燃
机构
关键词
野生大豆; RAPD; PCR; 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
D O I
10.15943/j.cnki.fdxb-jns.1998.02.017
中图分类号
Q145 [生物群落学与种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了经初步筛选的 20个短随机序列引物(10 nt)和 2个长随机序列引物(20 nt)对5个不同纬度来源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了 DNA随机扩增,其中有 19个引物(含1个长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共获得70个RAPD多态性片段,平均每个引物3.68条.运用自编的计算机程序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表明,在野生大豆种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且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纬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也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间及进一步研究种群内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RAPD重建的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惠东威,庄炳昌,陈受宜
    [J]. 遗传学报, 1996, (06) : 460 - 468
  • [2] 同工酶水平上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李军
    陶芸
    郑师章
    周纪纶
    [J]. 植物学报, 1995, (09) : 669 - 676
  • [3] 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庄炳昌
    王玉民
    徐豹
    惠东威
    顾京
    陈受宜
    [J]. 科学通报, 1994, (23) : 2178 - 2180
  • [4] 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惠东威
    顾京
    刘凤华
    张耕耘
    陈受宜
    庄炳昌
    王玉民
    徐豹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4, (02) : 175 - 178
  • [5] 中国野生大豆(G.soja)生态类型的研究
    徐豹
    路琴华
    庄炳昌
    [J].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5) : 29 - 35
  • [6] Genetic fingerprinting of pigeonpea[Cajanus cajan (L.) Millsp.] and its wild relatives using RAPD markers[J] . M. B. Ratnaparkhe,V. S. Gupta,M. R. Murthy,P. K. Ranjeka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5 (6)
  • [7] Use of single-primer DNA amplifications in genetic studies of peanut ( Arachis hypogaea L.)[J] . Tracy Halward,Tom Stalker,Elizabeth LaRue,Gary Kochert.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