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30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李建新
黄洁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可达性; ESDA; 城镇化; 驱动因子; 长江中游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通过可达性方法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范围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及社会3个子系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2001、2006及2011年3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对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分类,利用回归分析对各类型县域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各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在子系统演化过程中,以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为社会城镇化,最后为人口城镇化过程。(2)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率与城市等级规模、交通及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各子系统在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子系统变化率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依据关联性可以划分为"耦合聚集"型、"中心洼地"型、"拮抗聚集"型及"核心边缘"型,各类型县域空间格局演变明显。(4)內源力在"耦合聚集"型县域及"拮抗聚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投资力对"中心洼地"型县域影响作用明显,而"核心边缘"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为行政力和內源力;根据各类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各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99 / 9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J].
刘世薇 ;
张平宇 ;
李静 .
地理研究, 2013, 32 (11) :2066-2078
[2]   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J].
王富喜 ;
毛爱华 ;
李赫龙 ;
贾明璐 .
地理科学, 2013, 33 (11) :1323-1329
[3]   湖南省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J].
彭翀 ;
常黎丽 .
经济地理, 2013, 33 (08) :73-78
[4]   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张春梅 ;
张小林 ;
吴启焰 ;
李红波 .
地理科学, 2013, 33 (01) :16-22
[5]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11-1020
[6]   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 [J].
王洋 ;
方创琳 ;
王振波 .
地理研究, 2012, 31 (07) :1305-1316
[7]   基于VEC模型的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垦区为例 [J].
龚新蜀 ;
王磊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5 (04) :1-7
[8]   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顾朝林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771-784
[9]   省际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变化特征及动力系统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J].
韩玉刚 ;
焦华富 ;
韩会然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30-236
[10]   珠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初析 [J].
李金龙 ;
谢玲玲 .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