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35
作者
申萍 [1 ]
沈远超 [1 ]
刘铁兵 [1 ]
卢洁瑾 [2 ]
魏锦萍 [3 ]
宋国学 [1 ]
孟磊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项目办公室
[3] 青海省国土资源科技信息中心
关键词
金铜成矿作用; 构造环境; 新疆西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主要有4种类型,即 VMS 型、韧性剪切带型、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构成了阿尔泰铜多金属成矿带、额尔齐斯金矿带、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哈图金矿带、包古图金铜成矿带等。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陆转化过程中的俯冲、碰撞和后碰撞演化密切相关。早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的斋桑洋向北俯冲,形成克兰弧后盆地,伴随双峰式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形成阿舍勒等 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斋桑洋向南俯冲,在西准地区北缘形成萨吾尔岛弧,并伴随着钙碱性火山活动和阔尔真阔腊等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此同时,准噶尔洋向北俯冲,在西准地区东南部形成哈图弧后盆地和包古图岛弧,发生拉斑系列火山活动和哈图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以及随后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包古图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晚石炭纪—二叠纪发生弧陆碰撞及后碰撞的伸展,形成多拉纳萨依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金铜成矿作用在新疆西北缘贯穿于整个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早期形成的金铜矿床可能遭受了晚期弧陆碰撞和(或)后碰撞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显示了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87 / 110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J].
宋会侠 ;
刘玉琳 ;
屈文俊 ;
宋彪 ;
张锐 ;
成勇 .
岩石学报, 2007, (08) :1981-1988
[2]   准噶尔盆地西缘克拉玛依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 [J].
何国琦 ;
刘建波 ;
张越迁 ;
徐新 .
岩石学报, 2007, (07) :1573-1576
[3]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OIB型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J].
朱永峰 ;
徐新 ;
魏少妮 ;
宋彪 ;
郭璇 .
岩石学报, 2007, (07) :1739-1748
[4]   新疆阿尔泰南缘托库孜巴依金矿成矿演化:石英脉系、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Ar-Ar年代学证据 [J].
李光明 ;
沈远超 ;
刘铁兵 ;
申萍 ;
周能武 .
矿床地质, 2007, (01) :15-32
[5]   新疆额尔齐斯金矿带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J].
沈远超 ;
申萍 ;
李光明 ;
曾庆栋 ;
刘铁兵 .
矿床地质, 2007, (01) :33-42
[6]   中国新疆及其邻区地质矿产对比研究 [J].
何国琦 ;
朱永峰 .
中国地质, 2006, (03) :451-460
[7]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J].
肖文交 ;
韩春明 ;
袁超 ;
陈汉林 ;
孙敏 ;
林寿发 ;
厉子龙 ;
毛启贵 ;
张继恩 ;
孙枢 ;
李继亮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62-1076
[8]   北疆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肖文交 ;
BF WINDLEY ;
阎全人 ;
秦克章 ;
陈汉林 ;
袁超 ;
孙敏 ;
李继亮 ;
孙枢 .
地质学报, 2006, (01) :32-37
[9]   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演化与成矿 [J].
王京彬 ;
徐新 .
地质学报, 2006, (01) :23-31
[10]   新疆额尔齐斯金成矿带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闫升好 ;
陈文 ;
王义天 ;
张招崇 ;
陈柏林 .
地质学报, 2004, (04) :5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