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沙化草地生态恢复工程对沙地植被群落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干友民 [1 ]
罗元佳 [1 ]
周家福 [1 ]
张锦华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
[2]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关键词
川西北沙化草地; 植被恢复演替; 植物群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2007年7-8月在川西北若尔盖与红原的沙化草地区内,对生态恢复0、1、3、5、7、10和12年的样地植物群落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增加了样地内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群落总盖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而群落密度和高度变化表现出波动性,规律性不强。群落恢复演替中主要数量特征受优势种、次优势种、伴生种的控制,是群落演替较为典型的特征。该区生态恢复工程加快了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与群落正向演替的速度,但恢复演替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对沙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期间,禁止牲畜进入封育区;针对沙化草地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浇(保)水施肥措施,种植适宜植物及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植被管理技术,才能使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酒泉市“退牧还草”工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J].
韩天文 ;
张波 ;
张卫国 .
草业科学, 2009, (02) :27-32
[2]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单贵莲 ;
徐柱 ;
宁发 ;
马玉宝 ;
李临杭 .
草业学报, 2008, 17 (06) :1-8
[3]   川西北退牧还草工程区围栏草地植被恢复效果的研究 [J].
王岩春 ;
干友民 ;
费道平 ;
邰峰 .
草业科学, 2008, (10) :15-19
[4]   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现状、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J].
蔡凡隆 ;
黎治福 ;
岳鹏 .
科技信息, 2007, (22) :294-295
[5]   川西北沙化土地动态分析评价及其治理对策 [J].
盛海洋 .
人民长江, 2007, (01) :101-104+150
[6]   江河源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恢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 [J].
王启基 ;
史惠兰 ;
景增春 ;
王长庭 ;
王发刚 .
草业科学, 2004, (12) :37-41
[7]   若尔盖退化、沙化草地的治理 [J].
赵建 ;
朱建清 ;
张杰 ;
王建东 ;
王松涛 ;
罗浔 ;
杨志荣 .
四川草原, 2004, (01) :13-16
[8]   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动态遥感监测 [J].
雍国玮 ;
石承苍 ;
邱鹏飞 .
山地学报, 2003, (06) :758-762
[9]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J].
赵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2031-2036
[10]   不同干扰类型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江小蕾 ;
张卫国 ;
杨振宇 ;
王刚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9) :1479-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