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斯兰国”为例解析网络恐怖活动机制

被引:13
作者
蔡翠红 [1 ]
马明月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Web2.0; 网络恐怖主义; 网络恐怖活动; “伊斯兰国”;
D O I
10.16502/j.cnki.11-3404/d.2017.01.020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信息时代的恐怖活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相比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直接攻击,更多情况下,网络被恐怖分子或组织用做进行常规的、非破坏性的活动手段和工具,如建立恐怖组织网站以及社交网络账号进行恐怖信息发布、宣传和人员招募,通过电子邮件以及手机应用软件传输恐怖组织刊物和信件、协调计划以及组织恐怖活动等。"伊斯兰国"是恐怖活动与网络结合应用的典型代表,其网络恐怖活动的成功经验对其他极端组织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示范效应。具体而言,Web 2.0时代的网络恐怖活动机制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即网络宣传与认知构建、广泛撒网与精确动员、行为暗示与行动指南、暴力展示与恐怖效果、敲诈勒索和网络融资、虚实威胁与非对称优势。针对网络恐怖活动紧跟技术潮流的特点和趋势,可以通过国家责任、公司责任、民众义务及国际合作的相互结合来进行应对。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类型辨析及其影响 [J].
曾向红 ;
陈亚州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 (08) :80-103+159
[2]   社会网络与“伊斯兰国”的战略动员 [J].
刘乐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6, 33 (02) :82-109
[3]   “伊斯兰国”的宣传 [J].
万婧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10) :96-110+128
[4]   “伊斯兰国”最新发展趋势探析 [J].
周鑫宇 ;
石江 .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05) :41-47+64
[5]   从“传统恐怖主义”到“新恐怖主义”:革命抑或演变? [J].
安东尼·菲尔德 ;
吕楠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 (06) :106-111
[6]   恐怖主义的概念分析 [J].
张家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3) :37-42+78
[7]  
“伊斯兰国”简论[M]. 中信出版社 , 利斯特,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