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铅同位素方法在隐伏矿深度与资源量定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以北祁连西段寒山金矿为例
被引:7
作者:
李中兰
[1
]
崔学军
[1
]
刘红英
[2
]
王冉
[1
]
徐力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菏泽市国土资源局
来源:
关键词:
铅同位素示踪;
隐伏矿定量预测;
寒山金矿;
北祁连西段;
甘肃省;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7.04.013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根据铅同位素示踪的有关理论和隐伏矿预测的方法,对北祁连地区寒山金矿作了详细的地表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剖面采样。通过对相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处理,对该矿的隐伏矿深度和隐伏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寒山金矿自西北向东南矿体的V1与V2值存在着从低到高的规律变化,标志着矿体的暴露深度从西向东存在着由深至浅的规律变化,最深隐伏达1047m,矿体整体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2)寒山矿区总平均隐伏系数Rs为6.1,预测资源量为106.9t,因此推测寒山金矿床为特大型金矿床。与其西南部的鹰咀山金矿进行横向对比表明,寒山金矿体与鹰咀山金矿一样也是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在两金矿区之间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还缺少应有的数据,因此可以推断在鹰咀山与寒山矿之间可以找到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范围的矿体,这在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51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