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9
作者
杨明慧
金之钧
吕修祥
孙冬胜
彭更新
雷刚林
张国伟
机构
[1]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昌平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北京昌平
[6] 北京
[7] 北京昌平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新疆库尔勒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褶皱冲断带;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 ,认为库车褶皱冲断带具有分带组合的构造特点 ,即由南侧的滑脱褶皱和北侧的断展褶皱相互匹配 ,实例有喀桑托开背斜与吉迪克背斜、吐孜麻扎背斜与大宛齐背斜、亚克里克背斜与米斯坎塔格背斜以及东秋里塔格背斜与亚肯背斜等 .除了南北分带、上下分层和东西分段特征外 ,库车褶皱冲断带还具有构造分块特点 ,自西向东依次可分却勒、克拉、迪那和阳霞 4大区块 .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油气聚集主要与侧断坡相关背斜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 +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陆缘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 [J].
金之钧 ;
汤良杰 ;
杨明慧 ;
王清晨 .
石油学报, 2004, (01) :8-12+18
[2]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构造特征与成因 [J].
卢华复 ;
陈楚铭 ;
刘志宏 ;
贾东 ;
王国强 ;
贾承造 .
石油学报, 2000, (03) :18-24+108
[3]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转换形式及其成因 [J].
张光亚 .
现代地质, 1997, (04) :45+47-53
[4]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质论评, 1996, (04) :304-310
[5]  
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贾承造等著, 2000
[6]  
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构造样式[M]. 地质出版社 , 汤良杰著, 1996
[7]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 地质出版社 , 何登发,李德生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