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统一划分及格架层序地层学

被引:25
作者
梁宏斌 [1 ]
吴冲龙 [2 ,3 ]
李林波 [1 ]
毛小平 [4 ]
白生平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级别; 层序界面; 格架层序地层学; 陆相盆地; 二连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剖析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将构造地层学、成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结合起来,把具有区域对比意义的盆地世代界面和盆地原型界面分别作为一级层序和二级层序的界面,把盆地(或凹陷)原型的每一个裂陷-反转旋回(亚原型)作为三级层序,把沉降-充填单元作为四级层序,尝试在构造-地层格架约束下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而在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进行成因地层格架分析.其优点是既吸取了经典海相层序地层学的等时地层界面、层序旋回和可容空间分析等精髓,又摒弃了不适合陆相裂陷盆地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体系域等部分内容,便于建立全盆地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也便于揭示各层序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史和不同构造岩相带的油气成藏条件,有助于提高对有利储集相带和有利储集体分布规律及其区域性差异的认识,进而有助于建立有指导意义的成藏预测模式.通过二连盆地各凹陷的实际分析,建立了可对比的、有规律可循的、统一的分级层序界面系统及层序地层格架.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综合层序地层方法在缅甸某区块的应用 [J].
谢晓军 ;
朱光辉 ;
吕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 29 (01) :78-83
[2]   二连盆地地层岩性油藏“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与勘探实践(Ⅰ)——“多元控砂”机理 [J].
赵贤正 ;
金凤鸣 ;
刘震 ;
张以明 ;
王权 ;
韩春元 .
岩性油气藏, 2007, (02) :9-15
[3]   层序地层学体系域划分的局限性——以二连盆地WL凹陷为例 [J].
王婧韫 .
地层学杂志, 2004, (03) :244-247+256
[4]   洪浩尔舒特凹陷非构造油气藏的形成及勘探前景——以洪东洼槽为例 [J].
张文朝 ;
董艳蕾 ;
李莉 ;
张宏茂 ;
王奇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1-6+5
[5]   抚顺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 [J].
吴冲龙 ;
汪新庆 ;
刘刚 ;
李绍虎 ;
毛小平 ;
李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6) :477-485
[6]   二连盆地乌里亚斯太断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幕式充填演化 [J].
任建业 ;
林畅松 ;
李思田 ;
焦贵浩 .
沉积学报, 1999, (04) :56-62
[7]   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为例 [J].
李思田,林畅松,解习农,杨士恭,焦养泉 .
地学前缘, 1995, (04) :133-136+148
[8]   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 [J].
李思田 ;
杨士恭 ;
林畅松 .
沉积学报, 1992, (04) :11-22
[9]  
LATE MESOZOIC RIFTING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EAST ASIA FAULT BASIN SYSTEM[J]. 李思田,杨士恭,吴冲龙,黄家福,程守田,夏文臣,赵根榕.Science in China,Ser.B. 1988(02)
[10]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J]. 李思田,杨士恭,吴冲龙,黄家福,程守田,夏文臣,赵根榕.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