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椎动脉行径异常的评价及临床应用

被引:4
作者
华锐 [1 ]
刘筠 [2 ]
钟进 [2 ]
张羽 [2 ]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 天津市人民医院影像学部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椎动脉; 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鉴别椎动脉异常行径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先天性椎动脉行径异常患者的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表现,其中13例行DSA检查(并且其中5例行颈椎MRI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等方法评价椎动脉的异常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主动脉弓、邻近大血管开口的关系。DSA检查从不同的视角评价椎动脉的行径及起源。分析两者在显示椎动脉异常行径和开口方面的差异。结果22例患者椎动脉的异常行径全部被MSCTA所显示,其中7例同时伴有椎动脉起源变异,异位的开口显示清楚。行径异常的椎动脉均在C6横突孔前上行,弯曲进入C5、C4或C3横突孔内;DSA检查仅发现了椎动脉的异常起源,5例借助MRI间接显示行径异常。结论MSCTA显示先天性椎动脉异常行径及开口明显优于DSA,可作为诊断此类变异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676 / 16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初探 [J].
徐德永 ;
栾红梅 ;
李联忠 ;
徐爱德 ;
曹来宾 ;
张忻宇 .
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9, (01) :3-5
[2]   螺旋CT血管造影及CT仿真内窥镜诊断颈动脉狭窄 [J].
鲁晓燕 ;
张挽时 ;
王东 ;
时惠平 ;
熊明辉 ;
宋云龙 ;
喻敏 ;
方红 ;
杨华 .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 (03) :186-189
[3]   软组织损伤性椎动脉起始段激压综合症 [J].
程传国 ;
蔡三金 ;
焦新生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 (05) :55-57
[4]   椎动脉的解剖研究进展附视频 [J].
林志明 ;
陈维佩 .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 (02) :148-150
[5]   椎动脉发育不良的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 [J].
刘伟 ;
邵康为 ;
朱才松 .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12) :1249-1251
[6]   彩超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 [J].
贾丽娟 ;
丛志斌 .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04) :289-291
[7]  
From maximum intensity tovolume rendering. Pavone P,Luccichenti G,Cademartiri F. Seminars in Ultrasound CT and MR . 2001
[8]  
Carotid artery stenosis:prospectivecomparison of CT,three-dimensional gadolinium-enhanced MR andconventional angiography. Bruno K,Beatrice M,Claude M. Radiology . 2001
[9]  
Normal varia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on CT angiogra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acquired pathology. Sanelli PC,Tong S,Gonzalez RG,et al.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 2002
[10]  
Anatomical variations in the branches of the human aortic arch:a recent study of a South Australian population. Bhatia K,Ghabriel MN,Henneberg M. Folia Morphologica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