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剥削、禀赋效应与农地流转潜在市场发育——兼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农户生产方式转型

被引:24
作者
马贤磊 [1 ]
沈怡 [1 ]
仇童伟 [1 ,2 ]
刘洪彬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生产方式转变; 潜在市场; 自我剥削; 禀赋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家庭均包制为主要经营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曾一度引致农户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增长,但由此导致的细碎化小规模的农地经营特征和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却造成了农地经营的自我剥削现象普遍存在,加之传统的村庄惯习和土地占有关系诱致的农户对农地的禀赋效应,共同导致农户农地经营的自我剥削属性与土地的市场处置行为呈现出内在运行机制不一致性。为此,本文采用引入交叉项的Probit模型,并利用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706户农户调查数据经验分析了小农户的自我剥削和农地禀赋效应对农地流转潜在市场发育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农地经营的自我剥削特征与农地市场化具有一致性倾向,但农地的人格化财产属性引致的农户禀赋效应造成了农户农地经营自我剥削感知度的下降,并削弱了要素经营属性与市场配置行为的匹配。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小农户低效率农地经营导致的自我剥削与农地禀赋效应分别激励农地流转市场的潜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农地禀赋效应弱化了自我剥削对农地流转潜在需求和供给的诱发作用。为此,本文认为降低农户的土地禀赋效应是欠发达地区小农户转型的总体方向,它为农地由小农户流向生产大户和培育部分小农户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障。文章主要从家庭决策的利益导向化、农地流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不一致性及农村制度供给等维度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农户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跳出自我剥削陷阱的政策建议。具体措施包括:1切实保障小农户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在家庭资源配置中的预期收益;2在初次规模经营补贴、农业基本补贴机制转变、经营者生产奖励、专业技能培训、市场信息供给等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降低小农户转型的难度与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农地流转经历、产权安全认知对农地流转市场潜在需求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丘陵地区为例 [J].
仇童伟 ;
石晓平 ;
马贤磊 .
资源科学, 2015, 37 (04) :645-653
[2]   风险认知、负面情绪与农地流转意愿抑制——以禀赋效应为中介 [J].
陈通 ;
孙亚文 ;
江雪莹 ;
程永扬 .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21) :5304-5310
[3]   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 [J].
钟晓兰 ;
李江涛 ;
冯艳芬 ;
李景刚 ;
刘吼海 .
资源科学, 2013, 35 (10) :2082-2093
[4]   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 [J].
钟文晶 ;
罗必良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3) :6-16+110
[5]   禀赋效应、认知幻觉与交易费用——来自广东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问卷 [J].
钟文晶 .
南方经济, 2013, (03) :13-22
[6]   农民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 [J].
许恒周 ;
石淑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9) :90-96
[7]   农户兼业及其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 [J].
廖洪乐 .
管理世界, 2012, (05) :62-70+87+187
[8]   农地产权模糊化: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解释 [J].
罗必良 .
学术研究, 2011, (12) :48-56+160
[9]   中国农业收益与生产成本变动的结构分析 [J].
马晓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1, (05) :4-11+56
[10]   现行农地经营格局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J].
谭淑豪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4)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