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7
作者
刘钻石
李丹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流动性; 通货膨胀; VAR模型; 协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5 [通货膨胀];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度量方法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然后采用中国季度数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流动性每提高1%,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79%。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冲击对我国通胀有持久的正向影响,而国外通胀冲击对我国外溢效应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3+124 +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J].
程建华 ;
黄德龙 ;
杨晓光 .
统计研究, 2008, (01) :30-34
[2]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1981-2003) [J].
王智勇 .
山东社会科学, 2008, (01) :93-98
[3]   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 [J].
徐传谌 ;
刘凌波 .
财贸研究, 2007, (05) :1-6
[4]   理解流动性过剩 [J].
余永定 .
国际经济评论, 2007, (04) :5-7
[5]   协调宏观调控政策 减少国际收支双顺差 [J].
王健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07) :15-21
[6]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GDP [J].
谢平 ;
张怀清 .
经济研究, 2007, (02) :27-37
[7]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 [J].
董积生 ;
戴鉴雄 .
财经科学, 2007, (01) :10-16
[8]   基于宏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 [J].
孙建潮 .
财经科学, 2006, (07) :1-6
[9]   协整设定和约束检验及其对我国货币收入速率的实证 [J].
王少平 ;
迪克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4) :94-100
[10]   基于ECM模型的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J].
朱慧明 ;
张钰 ;
不详 .
管理科学 , 2005, (05)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