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沙运动方程及其近底泥沙通量

被引:19
作者
李瑞杰 [1 ]
罗锋 [2 ]
朱文谨 [3 ]
机构
[1] 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河海大学环境海洋实验室
[3] 河海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悬沙运动方程; 近底泥沙通量; 挟沙力; 切应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4 [泥沙的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悬沙运动方程及其近底泥沙通量是不平衡输沙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给出二维悬沙运动方程的推导出发,阐明近底泥沙通量的物理本质为悬沙运动方程的底部边界条件.分析研究了常用的挟沙力和切应力方法的内在联系,指出从物理意义和形式上两者的一致性,从理论上统一了挟沙力和切应力两种方法.同时在对近底泥沙通量表达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和解决悬沙运动及近底水沙交换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995 / 20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河流泥沙研究进展 [J].
王光谦 .
泥沙研究, 2007, (02) :64-81
[2]   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的理论研究 [J].
韩其为 .
水利水电技术, 2007, (01) :14-23
[3]   往复流作用下粉砂的起悬和沉降过程 [J].
曹祖德 ;
孔令双 ;
焦桂英 .
水道港口, 2005, (01) :6-11
[4]   悬移质运动扩散方程的应用 [J].
乐培九 .
水道港口, 2000, (03) :7-12+46
[5]   论非均匀悬移质二维不平衡输沙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J].
韩其为 ;
何明民 .
水利学报, 1997, (01) :2-11
[6]  
河口海岸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窦国仁;董凤舞;窦希萍;李禔来.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5, 09
[7]   日本熊本港的淤积分析 [J].
曹祖德 .
港口工程, 1990, (03) :28-36
[8]   河道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 [J].
李义天 .
水利学报, 1989, (02) :26-35
[9]   河口航道开挖后的回淤计算 [J].
罗肇森 .
泥沙研究, 1987, (02) :13-20
[10]   连云港外航道的回淤计算及预报 [J].
刘家驹 .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1980, (04)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