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巨型造山拼贴体和造山类型
被引:135
作者: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造山的高原;
青藏高原;
巨型造山拼贴体;
造山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型碰撞造山拼贴体,它的形成与始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先后开启、消减、闭合以及古大陆的裂解、诸地体的移动、会聚和拼合有关。造山类型形成于不同时期海(洋)盆俯冲、地体碰撞和陆内会聚的不同阶段。多地体/多岛弧/多弧前海的构架表明,诸多的俯冲型山链可以产生在地体边界的活动陆缘一侧,古特提斯南、北两洋盆的双向俯冲构筑了双向俯冲型山链;碰撞型山链由于地体边界与块体驱动方向的几何学关系形成“正向碰撞型”和“斜向碰撞型”造山类型。“斜向碰撞型山链”与走滑断裂的形成、规模及其运动学直接相关。50~60Ma印度/亚洲碰撞不仅形成青藏高原造山拼贴体的最后成员———喜马拉雅山链,而且在拼贴体的北缘由于陆内俯冲作用使早期形成的山链在整修后又一次崛起。青藏高原的周缘山链铸成屏障与外侧的克拉通相隔。青藏高原巨型碰撞造山拼贴体的形成是亚洲大陆自北往南的增生和造山迁移的生长结果,其所反映的活动长期性、非原地性、俯冲/碰撞/陆内造山类型的多样性、碰撞造山的多期性以及造山的复合叠置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复合山链(或造山拼贴体)来得复杂、多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青藏高原的构造分区及其边界的变形构造特征
[J].
崔军文
;
张晓卫
;
唐哲民
.
中国地质,
2006, (02)
:256-267

崔军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晓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唐哲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张建新
;
曾令森
;
姜枚
.
中国地质,
2006, (02)
:221-238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张建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3]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李才
;
翟庆国
;
董永胜
;
黄小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1)
:70-7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翟庆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董永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喜马拉雅地体的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年龄记录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梁凤华
;
戚学祥
;
刘福来
;
曾令森
;
刘敦一
;
李海兵
;
吴才来
;
史仁灯
;
陈松永
.
岩石学报,
2005, (01)
:3-14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梁凤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刘福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刘敦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吴才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史仁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陈松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5]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地学前缘,
2004, (04)
:345-359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杨经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6]
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
;
李才
;
程立人
;
张以春
.
地质通报,
2004, (12)
:1228-123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
[J].
许志琴
;
曾令森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姜枚
;
金之钧
;
郑和荣
;
郭齐军
.
地球科学,
2004, (06)
:631-643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姜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金之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郑和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郭齐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部重点实验室
[8]
藏南康马地区奥陶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文灿
;
梁定益
;
王克友
;
周志广
;
李国彪
;
张祥信
.
地学前缘,
2002, (04)
:247-248

刘文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梁定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王克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周志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李国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祥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9]
阿尔金断裂带印支期走滑活动的地质及年代学证据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吴才来
;
万渝生
;
史仁灯
;
J. G. Liou
;
P. Tapponnier
;
T. R. Ireland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16)
:1333-1338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才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万渝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史仁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J. G. Liou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P. 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T. R. Ireland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0]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J].
许志琴
;
李海兵
;
杨经绥
;
陈文
.
地质学报,
2001, (02)
:156-164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