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10
作者
全昌明
邢小军
李振昌
何誌光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业局
[3]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
关键词
樟子松; 油松; 生长状况; 土壤养分; 抗旱性;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4.02.014
中图分类号
S722 [树木育种及良种繁育];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701 ;
摘要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沙区樟子松苗期干物质的研究 [J].
周凤艳 ;
王国晨 ;
雷泽勇 .
防护林科技, 2000, (04) :12-14
[2]   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与治理对策 [J].
原戈 .
辽宁林业科技, 2000, (06) :1-4
[3]   樟子松林衰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J].
金连成 .
辽宁林业科技, 2000, (02) :8-9
[4]   三北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探讨 [J].
孙少辉 ;
张桂梅 ;
南海涛 ;
张春晖 .
防护林科技, 1999, (01) :52-53
[5]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J].
冯玉龙 ;
王文章 ;
敖红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6) :3-5
[6]   沙地樟子松抗旱性的研究 [J].
雷泽勇,张学丽,周凤艳 .
林业科技通讯, 1996, (01) :6-8
[7]   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及其分类模型的研究(Ⅰ)——苗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及分类 [J].
李吉跃 ;
张建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3, (03) :1-11
[8]   “三北”风沙区樟子松引种综述 [J].
宋晓东 .
辽宁林业科技, 1988, (05) :7-10+73
[9]  
数理统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贾乃光编, 1999
[10]  
治沙造林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治沙造林学编委会 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