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层级与产业布局

被引:14
作者
胡安俊 [1 ]
孙久文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产业布局; 空间层级; 产业布局学;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8.10.010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4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1 条
[1]  
日本国土综合开发规划的历程、特征与启示[J]. 胡安俊,肖龙.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7(04)
[2]   新城新区的发展、空间品质与活力 [J].
龙瀛 .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 (02) :6-9
[3]   企业生产率异质性是否会影响工业集聚 [J].
孙楚仁 ;
陈瑾 .
世界经济, 2017, 40 (02) :52-77
[4]   城市功能疏解与大城市地区的疏散化 [J].
张强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6, (03) :26-30
[5]   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趋势——尝试回答李克强总理之问 [J].
陈明星 ;
李扬 ;
龚颖华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16, 71 (02) :179-193
[6]   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空间影响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J].
姜博 ;
初楠臣 ;
王媛 ;
马玉媛 ;
张雪松 .
人文地理, 2016, 31 (01) :16-25
[7]   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 [J].
卢锋 ;
李昕 ;
李双双 ;
姜志霄 ;
张杰平 ;
杨业伟 .
国际经济评论, 2015, (03) :9-34+4
[8]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9]   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 [J].
胡安俊 ;
孙久文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4) :1533-1556
[10]   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动态规划路径 [J].
邹伟勇 ;
黄炀 ;
马向明 ;
戴明 .
规划师, 2014, 30 (06) :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