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张云红 [1 ]
王道杰 [2 ,3 ]
江晓波 [2 ]
计伟 [2 ,4 ]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 生态效益;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0.03.032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基于遥感和G1S技术支持下,详细研究了岷江上游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其1986-2000年的动态变化对生态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林地、草地、耕地是岷江上游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这近15年间,林地面积减少,草地、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经济林地和旱地增长速度最快,疏林地和高盖度草地减少速度最快.在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过程中,林地与草地间转化剧烈,主要是有林地、灌木林地转化为中盖度草地;同时林地和草地内部转化也较为频繁,主要是有林地转为灌木林地、高盖度草地转为中盖度草地.区域生态效益在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下,呈局部区域提高、总体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为4.66%,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旱地、中盖度草地和低盖度草地的增加,有林地和高盖度草地的减少.为此岷江上游地区应贯彻国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珍贵的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 [J].
敖崑鳈 ;
刘秀华 ;
杨朝现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5
[2]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以天柱县为例 [J].
杨宗周 ;
周国富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34-37
[3]   1996-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彭文甫 ;
何政伟 ;
周介铭 ;
周斌 ;
赵银兵 ;
陈刚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06-111
[4]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 [J].
赵永华 ;
何兴元 ;
胡远满 ;
常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862-866
[5]   基于空间技术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分析 [J].
李爱农 ;
周万村 ;
李发斌 ;
马泽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6) :55-59
[6]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潘竟虎 ;
刘菊玲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04) :69-74
[7]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J].
彭建 ;
王仰麟 ;
张源 ;
李卫锋 ;
吴健生 ;
陈大为 .
地理学报, 2004, (04) :629-638
[8]   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岷江上游1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J].
李爱农 ;
周万村 ;
江晓波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153-156
[9]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杨朝现 ;
陈荣蓉 ;
刘秀华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26-29
[10]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冷允法 ;
郑度 ;
李双成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8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