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教育理论研究转向深层成因剖析——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为例

被引:3
作者
曾茂林 [1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中国; 人的发展; 教育; 理论; 转向;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10.03.034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建国以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人的研究,人的发展内涵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研究,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各类教育研究四个方面。通过分析影响这四个方面研究进路的因素,挖掘形成建国以来教育与人的发展研究进路的根源,可以发现新中国教育理论研究转向的深层成因和规律,从而有助于研究者把准研究转向的时机,明确实施精细研究的必要条件,为其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础教育改革30年: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J].
柳海民 ;
娜仁高娃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 :5-14
[2]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J].
冯建军 .
思想·理论·教育, 2006, (21) :25-29
[3]   教育主体间性之意义探析 [J].
郭英 ;
刘宪俊 .
江西教育科研, 2006, (08) :6-8+76
[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主体 [J].
林良华 .
辽宁教育研究, 2004, (02) :38-40
[5]   素质教育理论的宏观建构 [J].
刘自匪 .
教书育人, 2001, (02) :6-7
[6]   “教育与人”研讨会综述 [J].
安平 .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89, (03) :17-19
[7]   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与现代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建立 [J].
储皖中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9, (04) :75-81
[8]   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 [J].
叶澜 .
中国社会科学, 1986, (03) :83-98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质的规定[J]. 孙喜亭.教育研究. 1981 (07)
[10]  
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J].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研究. 198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