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历史时期环境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杜耘
殷鸿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洞庭湖; 历史时期; 文化遗址;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洞庭湖在晚冰期以来经历了多次变化过程 .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 .进入全新世暖期 ,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地区频繁出现 ,新石器时代皂市文化分布表明人类活动主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 ;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猎活动 ;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转暖 ,洪水开始泛滥 ,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 ;至龙山文化时期 ,气候干燥偏凉 ,降水减少 ,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 ,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 ,湖面缩小 .在以后的几千年里 ,洞庭湖也同样经历了扩张与萎缩的变化 .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全新世以来洞庭湖的演变 [J].
张晓阳 ;
蔡述明 ;
孙顺才 .
湖泊科学, 1994, (01) :13-21
[2]   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影响的探讨 [J].
方金琪 .
地理学报, 1991, (04) :427-435
[3]   晚更新世冰期最盛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环境 [J].
杨达源 .
地理学报, 1986, (04) :302-310
[4]   从岩相特征和孢粉组合探讨洞庭盆地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 [J].
蔡述明 ;
官子和 ;
孔昭宸 ;
杜乃秋 .
海洋与湖沼, 1984, (06) :527-539+610
[5]   洞庭湖盆的由来和演变 [J].
周国祺 ;
成铁生 ;
赵守勤 .
湖南地质, 1984, (01) :54-65
[6]   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 [J].
杨怀仁 ;
谢志仁 .
海洋与湖沼, 1984, (01) :1-13
[7]   跨江南北的古云梦泽说是不能成立的——古云梦泽问题讨论之二 [J].
蔡述明 ;
官子和 .
海洋与湖沼, 1982, (02) :129-142
[8]  
环境变迁研究[M]. 河海大学出版社 , 《杨怀仁论文选集》编辑组编, 1996
[9]  
长江中游湖盆扇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及地貌的再现与模拟[M]. 测绘出版社 , 闾国年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