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C-P煤有机组分13CNMR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延斌
韩德馨
刘咸卫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2] 华北煤炭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核磁共振,化学结构,化学位移,生烃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5.9,P618.110.4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基地,这里广泛的分布着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通过对煤中主要有机组分——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的固体13C核磁共振(简称13CNMR)研究,揭示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论述了它们对该区油气生成的意义,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评价了研究区石炭—二叠纪煤中不同有机组分对油气生成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NMR在固体化石能源中的应用 [J].
秦匡宗,郭绍辉 .
波谱学杂志, 1995, (05) :451-458
[2]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J].
赵长毅 ;
程克明 .
科学通报, 1997, (19) :2102-2105
[3]   用13CNMR波谱技术研究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 [J].
秦匡宗,郭绍辉,黄第藩,李丽云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