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和演变

被引:32
作者
李炎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动物群; 大熊猫; 早更新世; 元谋组; 动物区系; 大猫熊; 柳城巨猿洞; 动物化石; 剑齿象; 我国南方;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1981.01.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到目前为止,通过调查和研究已认识到,在我国南方第四纪存在四个主要的哺乳动物群,即:元谋动物群、柳城巨猿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和现代哺乳动物群。本文对这四个主要的哺乳动物群的进一步划分和演变进行讨论。元谋动物群、柳城巨猿动物群、建始高坪动物群和柳州笔架山动物群均属早更新世。元谋组发现的动物群似乎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位:早期以森林中生活的动物为主,其时代似可划归晚上新世;晚期的动物则反映出以森林—疏林草原为主的生态环境。早更新世的元谋动物群以元谋组上部(3—4段)发现者为代表。柳城巨猿动物群中现生种类比元谋动物群中多,似较后者为晚。柳城巨猿动物群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原始类型。建始高坪动物群和柳州笔架山动物群代表柳城巨猿动物群和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之间的过渡类型。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中-晚更新世,根据动物群的组合情况可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含第三纪残留种类或古老种类;(2)含中更新世典型种类;(3)含早期智人化石;(4)含晚期智人化石或相当于这一阶段的人类制造的文化遗物。我国南方现代哺乳动物群奠基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大体上形成于晚更新世后期。在全新世早期可能有个别更新世残留下来的种类,稍后可能还有个别绝灭种或绝灭亚种;而地理分布改变的种类,在全新世较长的时期内还有所残留。我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表现出土生土长的特点。动物群大致经历过三次较大的变化。和华北地区比较,我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显示出三大特点:(1)古老种类延续时期较长;(2)现生种类出现较早;(3)动物群的变化不及华北那么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江苏溧水神仙洞发现的动物化石 [J].
李炎贤 ;
雷次玉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0, (01) :59-64+95
[2]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 [J].
李有恒 ;
韩德芬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4) :244-254+298
[3]   河姆渡遗址动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 [J].
Natural History Section ;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
考古学报, 1978, (01) :95-107+156
[4]   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问题 [J].
计宏祥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4) :271-277
[5]   广西柳州笔架山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J].
韩德芬 ;
许春华 ;
易光远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4) :250-256+283
[6]   广西巴马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J].
张银运 ;
王令红 ;
董兴仁 ;
陈文俊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3) :148-153+201
[7]   鄂西巨猿化石及共生的动物群 [J].
许春华 ;
韩康信 ;
王令红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4, (04) :293-309
[8]   湖北大冶石龙头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J].
李炎贤 ;
袁振新 ;
董兴仁 ;
李天元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4, (02) :139-160
[9]   云南元谋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J].
尤玉柱 ;
祁国琴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3, (01) :66-85
[10]   广西武鸣新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 [J].
张银运 ;
吴茂霖 ;
刘金荣 .
科学通报, 1973, (03) :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