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对SO2浓度空间变化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赵丽莉 [1 ]
魏疆 [2 ]
陈学刚 [3 ]
陈圆圆 [2 ]
机构
[1] 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煤改气; 空间分布; 大气污染; 浓度变化;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4.04.012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乌鲁木齐市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严重,SO2浓度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超标频率逐年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201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旨在改善乌鲁木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工程的实施是否对SO2浓度的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文中选用改造后的冬季采暖期(10月15日~翌年4月15日),采用Thermo Scientific TEOM 1405-F连续监测仪对SO2日均浓度值进行不间断的监测采样,并对"煤改气"前后城市不同区域的SO2日均浓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煤改气"对SO2浓度的降低效果显著,但降低幅度在区域间存在差异,"煤改气"前冬季SO2日均浓度普遍存在超标国家二级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全市不同区域超标率在25%40%之间;"煤改气"工程实施后,冬季SO2日均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态势,市南(中)区SO2日均浓度基本达标,而北面SO2浓度虽有降低,但超标频率依然较高,值得当地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格局变化 [J].
魏疆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2, (01) :67-70
[2]   乌鲁木齐近30a大气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J].
杨静 ;
李霞 ;
李秦 ;
王中伟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5) :747-752
[3]   中国干旱区特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J].
雷军 ;
张利 ;
张小雷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5) :820-829
[4]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与GDP、耗煤量之间关系探讨 [J].
赵丽莉 ;
魏疆 ;
孙红叶 .
干旱环境监测, 2011, 25 (01) :9-12+17
[5]   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春华 ;
吕爱华 ;
余晓丽 ;
丁博 ;
孜来汗艾沙 ;
张佩玲 .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3 (04) :349-353
[6]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扩散失衡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J].
魏毅 ;
王芳芳 ;
杨焕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5) :178-181
[7]   MODIS热红外数据在乌鲁木齐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 [J].
吕光辉 ;
贡璐 .
干旱区研究, 2007, (05) :698-703
[8]   乌鲁木齐市大气硫酸盐化速率变化规律及治理措施 [J].
古丽努 ;
王勇 .
干旱区地理, 2007, (04) :531-535
[9]   乌鲁木齐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J].
刘增强 ;
郑玉萍 ;
李景林 ;
陈洁 ;
闫战江 .
干旱区地理, 2007, (03) :351-356
[10]   乌鲁木齐市典型的冬季环境空气重污染过程剖析 [J].
郭宇宏 ;
高利军 ;
吕爱华 .
环境化学, 2006, (03) :379-380